五号病盛夏来袭,养猪人需谨慎应对添加时间:2014/7/31 点击量:次
这几天陆续听四川和广东肇庆的不少养猪朋友说猪场现在出现五号病,虽然在盛夏发生口蹄疫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经历长期低迷的市场行情刚刚展现一点曙光的当下之际,也着实让养猪人深感忧心。
五号病即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形、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成年动物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皮肤处发生水疱和溃疡,幼龄动物多因急性心肌炎、出血性肠炎而死亡。
流行特点:
该病在冬春季节多发,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眼结膜、乳头、损伤的皮肤以及交配等途径传染。鼠类、鸟类等野生动物和空气也能传播病毒,该病传染性极强。一般子猪的易感性高,死亡也较多,有时人也能感染。流行有一定周期性,这主要与动物的免疫状态有关,一般每隔一两年或三五年流行一次。
对猪群的危害:
口鼻蹄疱疹,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站立行走困难,增加母猪淘汰率;仔猪容易引发心肌炎导致死亡等。
诊断要点:
以蹄部、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减食或废绝,随后在硬地上行走时呈明显的跛行,继而在蹄冠、蹄叉、蹄踵、副蹄、趾间、鼻盘、口腔黏膜、乳房皮肤等处发红,出现数量不等的米粒大小的水疱,水疱内的液体初期呈淡黄色、透明,后呈粉红色,自行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烂斑,不及时治疗常发生化脓、坏死,形成溃疡。
有继发感染时,蹄壳脱落而不能行走,常卧地不起,子猪常因急性心肌炎、急性胃肠炎而死亡,病程很短,致死率60%~80%。大猪多呈良性经过,无继发感染时,约两周左右自行康复。
剖检可见胃、小肠、大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心包膜呈弥漫性或点状出血,心肌松软似煮熟样,切面有淡黄色或灰白色斑点或条纹,似虎皮,称为“虎斑心”。
预防措施:
严格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减少传染源。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因素。
使用优抗素保健加之良好的饲养管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口蹄病毒及细菌的侵入,并可有效控制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
优抗素+柠檬酸+亚硒酸钠VE粉+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减半)。
口蹄疫的发生与猪群的免疫状态息息相关,优抗素辅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修复猪群免疫系统、药物增效,加快病猪康复同时避免复发。
五号病即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形、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成年动物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皮肤处发生水疱和溃疡,幼龄动物多因急性心肌炎、出血性肠炎而死亡。
流行特点:
该病在冬春季节多发,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眼结膜、乳头、损伤的皮肤以及交配等途径传染。鼠类、鸟类等野生动物和空气也能传播病毒,该病传染性极强。一般子猪的易感性高,死亡也较多,有时人也能感染。流行有一定周期性,这主要与动物的免疫状态有关,一般每隔一两年或三五年流行一次。
对猪群的危害:
口鼻蹄疱疹,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站立行走困难,增加母猪淘汰率;仔猪容易引发心肌炎导致死亡等。
诊断要点:
以蹄部、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减食或废绝,随后在硬地上行走时呈明显的跛行,继而在蹄冠、蹄叉、蹄踵、副蹄、趾间、鼻盘、口腔黏膜、乳房皮肤等处发红,出现数量不等的米粒大小的水疱,水疱内的液体初期呈淡黄色、透明,后呈粉红色,自行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烂斑,不及时治疗常发生化脓、坏死,形成溃疡。
有继发感染时,蹄壳脱落而不能行走,常卧地不起,子猪常因急性心肌炎、急性胃肠炎而死亡,病程很短,致死率60%~80%。大猪多呈良性经过,无继发感染时,约两周左右自行康复。
剖检可见胃、小肠、大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心包膜呈弥漫性或点状出血,心肌松软似煮熟样,切面有淡黄色或灰白色斑点或条纹,似虎皮,称为“虎斑心”。
预防措施:
严格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减少传染源。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因素。
使用优抗素保健加之良好的饲养管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口蹄病毒及细菌的侵入,并可有效控制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
优抗素+柠檬酸+亚硒酸钠VE粉+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减半)。
口蹄疫的发生与猪群的免疫状态息息相关,优抗素辅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修复猪群免疫系统、药物增效,加快病猪康复同时避免复发。
夏季母猪饲养管理技术知多少2014/8/1
夏季安全养猪提防热应激2014/7/22